集团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万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发布日期:2024-01-31 来源:美高梅MGM官方网站万美容 点击:[]

 [摘要] 学科发展近40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经历了从初步探索、系统发展到深化创新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和显著成就,同时也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学理性研究有待深化、实践导向仍待提升、研究范式亟待完善等问题。展望未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需进一步完善方法论体系研究,强化问题导向,丰富系统内涵,推进范式构建与完善。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发展历程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渐次深入且愈加科学,取得了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回望总结近4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历程,系统梳理相关理论成果,进一步深入审视和展望方法论研究的拓深进路与创新方向,有助于完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也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进而更好适应并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历程

结合重大历史时间节点,综合考量著作、教材出版和期刊论文发表情况,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脉络,可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前后相继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初步探索阶段(1984—1999年)。1984年,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部决定在12所高校率先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这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正式创立的标志。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办和学科创立,迫切需要加强相关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以及满足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要求的教材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作为学科体系四大支柱之一,在学科创立伊始就被纳入重点建设范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也被列为首批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干课教材。1985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教育部委托武汉大学王玄武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教材。“教材编写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起步,以及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探索的自觉化。”[1]199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重新修订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修订版教材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的探索和论述更加深入、丰富,并初步建构了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为框架的方法论体系。1994年开始,《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等文件的相继颁发,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2](P205)为方法论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张志刚等,1998)、《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张志敏等,1999)、《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郑永廷,1999)等研究著作的相继出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学科体系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1999年,由郑永廷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并按照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活动——决策、计划与实施——活动总结与调控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素质提升等活动类型,正式确立了由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调节与评估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等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被公认为建构了比较系统明晰的方法论体系,“体现了权威性和规范性”,[3](P264)是这一时期的标志性著作。必须承认,1984—1999年期间展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教材建设和理论探索,对方法论科学研究、体系建设及理论建构具有奠基性价值。

第二个阶段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系统发展阶段(2000—2012年)。进入21世纪,我国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不断回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的发展的新需求,逐渐由单一向综合、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更加注重理论体系的建构和提升方法论的实践指导能力。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印发,为步入新世纪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提供了纲领性的文件指导,奠定了持续推进、系统综合的发展基调。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呈现繁荣发展的态势,期刊发文和著作出版数量都不断增长,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是对新时期方法论体系进行了整体反思和全面建构。如黄蓉生提出建构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矛盾转化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刘新庚主张建构现代新型的“战略制导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祖嘉合提出建构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具体方法和研究方法三大部分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学”新体系。二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相关重要著作主要有董娅主编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新论》等。笔者也在这一阶段完成了受到较大关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内容、基本方式和综合化趋势等规律性问题进行了探讨。三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了广泛研究与探索。2004年,随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下发以及《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出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成为研究热点,既有关于教学方法论以及指导理念的研究,又有课程教学论、具体教学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研究。在研究论文大量涌现的同时,张雷声、王炳林相继出版了《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等研究专著。四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逐步启动并成为热点问题。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下发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研究成果逐步增多,有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也得到重要发展,有效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变革。五是逐步展开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在不断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方法、实施方法、教学方法等基本方法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日益受到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余仰涛,2006),《思想政治教育统计研究方法论》(戴钢书,2005),《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方法与SPSS软件应用》(戴艳军,200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佘双好,2010)等著作的出版,不仅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逐步受到重视,更鲜明地呈现出实证研究方法日益得到研究者青睐的趋势。

可以说,在2000—2012年期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得到了全面、系统且持续的发展,并凸显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彰显了适应时代要求、探索发展规律、开拓方法路径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学术性得到增强,理论创新程度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第三个阶段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深化创新阶段(2012年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多新问题和新要求,需要通过发展创新来适应新境遇、服务新需求、承担新使命。习近平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强调要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步入深化拓展和创新研究期,呈现出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实现方法创新和方法体系统合同构,更加凸显综合化、多样化、体系化的研究特点和趋势。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主要围绕“守正创新、深化拓展”的研究旨向展开,着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在理论建构和实践指导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方面,守正前行,持续深化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夯实方法的基础理论、体系结构、实践机理等内容。这一阶段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法论》(王平,2015),《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规律研究》(朱新洲,2016),《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张毅翔,2018)等著作,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审思建构的理论凝结。还有相关研究系统梳理中国古代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论述与思想,深刻阐释并论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依据与思想源头,推动传统方法的优势继承、激活原有方法的内在活力。尤其是围绕习近平重要论述、讲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意蕴和方法论指导进行了精深研究和精准阐释,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同时,还有研究基于学科建设视角,回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历程、总结基本经验、审思研究不足,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提供纵深维度的历史借鉴和经验参考。

另一方面,创新思维,结合新时代的新境遇新要求,直面新老问题交织现状,聚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硬核”突破,并运用多学科的理论资源和综合化、现代化、人性化的先进理念,探索适应时代变化的创新性方法,增强方法的有效性借鉴与吸收。近年来“大数据”“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成为研究热点,方法论研究紧随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不断创新跟进,从网络思政到云上思政再到智慧思政,打造智能化数据库,设置云端实践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网上网下协同合力。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被提升至整体性、全局性、战略性高度,成为党的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也逐渐提升至宏观整体层面,着力从系统贯通、视域融合、丰富多样等方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深化拓展和科学精进。如对构建“三全育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善用大思政课”等综合化、贯通性理念方法的深化探索,对显性教育方法与隐性教育方法相结合、新兴媒体与传统方法相融合、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方法的共融共通、凝聚社会合力形成协同效应等多样化、系统性方法的纵深拓展,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

2012年以来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先进理念和发展进路,也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直面时代课题、回应现实需要、谋求整体优化的价值旨趣。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省思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六个必须坚持”,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进一步推进方法论研究深化创新,必须以“六个必须坚持”为指引,立足思想政治教育近40年发展历程,总结审思相关研究成果与不足,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方向。既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彰显了方法论研究探索的阶段性成就,也为下一阶段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同时应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仍存在尚需解决的短板和不足,研究成果的深度、广度、高度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现实要求还存在差距,应该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有关理论问题的研究。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学理性研究有待深化。整体构建和系统夯实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旨在全面整理和深入论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各方面问题的理论内容和实践运用,这是贯穿于方法论研究的主线、重点,也是有待进一步深化的理论命题。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成果颇丰,但对方法的具体论述多,理论性分析少,缺乏更深入、更扎实的基础理论分析与内在逻辑证成,研究的深度、论述的深刻性有所欠缺。当前方法论的研究更加偏重对于“方法”的阐述以及新方法的探索应用,而较忽视对于“论”的深入分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基础理论、“元理论”等问题的探讨不够系统深入,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选用依据和原则、形成和发展规律、方法适用条件、方法运用有效性等问题的研究太少,对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方法的内涵、机理、相互联系及其运用规律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尚待深入展开。对这些基础性前提性问题缺乏深入的探讨,会直接影响到方法论研究的学术性和深刻性,同时也必然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比如对“方法”“方法论”“学科方法论”“工作方法论”概念的使用存在混淆和任意性,折射出基本理论研究不深入、理解含混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实践过程中的模糊与质疑。要克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中的“外部反思”和方法创新上的“技术理性”,转向方法论本身,在前提和基础意义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作深入阐析和澄明。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但还存在着不完善、不全面及其理论抽象欠缺等问题。大多数著作、教材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理论体系中最深层次的根基性内容和元理论问题展开深度研究的不多,研究过程中存在弱化和模糊的倾向。同时,较多研究还存在观点重复、研究扎堆、理论纵深不够,缺少相关的逻辑联系揭示等问题,研究的力度、深度、广度、效度等均需突破,研究视野也需要进一步拓宽,特别是需要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诸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深化学理性研究。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实践导向仍待提升。方法论的研究、发展不是自发的过程,而是在服务人与社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创新、完善的。对方法论问题的探讨,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研究,更是对长期困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实效性问题的积极求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不仅要在学理层面直击内核、深入推进,同时要提升实践导向,在实践层面直面现实、因时而进。面向实践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要遵循返本开新、守正创新的辩证法,推动方法的现代转型和时代创新。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需要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同时实践经验也只有上升凝练为科学方法论,才能更好指导实践发展。另一方面,方法论研究的理论成果能否指导实践、是否科学有效,也只有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方能得以检验。应用性、实践性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首先要考虑的是解决现实问题、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学科初创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偏重考虑和研究方法的有效运用问题。学科建设历经近40年后,这一状况有明显改变,但方法创新方面重复性研究成果较多,面向思想政治教育实际“解题”的能力仍待提高,前沿问题研究的现实指导性仍需加强。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较难赶上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和问题日益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相脱节的矛盾。首先表现为方法论理论研究创新性和引领力不足,研究成果未能很好地解释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矛盾现象和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转化过程还未顺畅衔接,对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一般性、普遍性问题的方法研究较多,而对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或突发性问题的方法研究还需加强,导致实践的发展往往超出了理论可以解决的范围,方法理论对现实问题难以做出有力的指导和处理。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理论研究存在脱离思想政治教育实际、脱离教育对象的现实需要。毛泽东曾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4](P109)应当倡导研究者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开展规范的实证研究,进而强化问题意识、实践导向,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范式亟待完善。学术研究的生命就在于其研究特色。重视研究方法,也是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都要求必须重视方法论层面的指导和规范,形成自身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但当前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成果仍较少,对于研究方法及其运用的研究都比较薄弱,方法论研究范式建构迟滞,因而直接导致研究方法论缺位、研究方法失范等问题,影响方法论自身理论建构和具体方法的理论阐释。

一方面,目前的研究较多使用的是规范研究、经验分析和思辨方法,而较少使用实证研究方法,缺乏对于具体问题的个案分析和实证调研,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为薄弱,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普遍。另一方面,存在直接简单套用研究方法,或者直接套用哲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术语和理论来诠释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缺乏对于理论适切性的自觉省思和合理论证,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身研究方法更加缺失。上述两方面的现实状况,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仍未形成这门学科独有的、完善的研究方法,缺乏权威的分析框架,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缺乏构建学术共同体、探求有效研究方法的内生动力,缺乏生成与完善研究范式的必要条件。因此,方法论研究亟须坚持问题导向,凝聚具有共同旨趣的研究者组成学术共同体,在共同探寻科学有效研究方法的过程中,真正建构起系统完善的研究范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创新进路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走过了近40年历程,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面向未来研究发展,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不断发力、深化创新。

第一,从整体性出发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研究。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体系化”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经验,也是提升实效性的重要发展策略。整体构建和完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是未来方法论研究需要深刻挖掘和深入拓展的重点方向。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的建构与完善,既要着眼于“两个大局”和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需要,增强方法论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丰富和完善其内容要素,同时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增强方法论体系结构的现代功能,彰显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重要价值。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基础理论研究,增强学理性。这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的基础。一方面是要增强方法论研究的前提性反思,追问和回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什么”“为什么”等元问题,加强基本概念研究,厘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法论以及学科方法论等的本质内涵、外延特征与研究边界。另一方面是重点梳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和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中的方法论资源,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的认识。

二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系统性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的建构过程,也是人们认识、选择并科学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由主观经验到客观考量、由松散独立到科学系统的发展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建构,首先要全面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各种具体方法的特点功能以及方法间的联系规律,选择和确立方法的依据和原则,方法运用的具体规律,方法的发展趋势等。其次,继续深化对每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内涵、理论依据、适用条件等问题研究,更加清楚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的方法构成及其纵横联系,提升方法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三是要拓宽研究视野,推进比较研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研究,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一重要工程的组成部分。构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既要求立足中国实际、中国经验,也离不开宽阔的视野和比较的方法。一方面要在比较研究中吸收汲取有益经验,从整体性视角出发,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国别、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动、对比探讨,把握方法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深化方法论基础性研究,提升方法论的学理化水平。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比较研究,要注重以史为鉴、总结经验,在纵向比较中认识方法论发展过程中的缺陷和问题,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融合创新与协同推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构建“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5](P15)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知识体系、理论系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水平。

第二,从实践性出发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问题导向和系统内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学术使命,不仅在于推动理论创新,激活理论生长点,更重要的还在于推进理论研究走向现实应用,释放其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具体价值,推动方法论研究从“解释世界”走向“改变世界”,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真正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及未来的实践。

一方面,问题与方法之间要具有适切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以及现实和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客观问题与挑战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前置性问题,紧跟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才能回应时代需要和学术需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当前中国具体实际,全面分析新时代新征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境遇与现实挑战,针对影响实效性的因素提出相应对策。特别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习近平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面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领域,把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回应现实重大关切,增强方法论研究的现实关照度,并以此搭建起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学理研究和方法构筑,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解决实践各方面各环节中的现实难题。同时创新运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精准化发展,为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科学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方法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而提供理论指导,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时代性与指导性。

另一方面,要坚持在实践中形成理论、运用理论和创新理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时代内涵,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时代意涵,一是要立足于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实际进行方法论理论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指导下创新发展,研究和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体系。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仅要求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同时要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要求,实现方法的现代化发展,以方法的现代化进而推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二是要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需要”出发,更加注重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追求“时代精神的精华”对人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家园的真正触动、彻底击中的过程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

第三,从科学性出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构建与完善。马克思指出:“没有指出特殊差别的解释就不成其为解释。”[6](P16)要面向事情本身,在“普遍的共相”中实现“具体的把握”。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质、目标出发,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特点,选择适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而不是随意选用、简单移植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做到研究方法和研究问题之间具有适切性,进一步推动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的形成与完善,推进知识增量,同时,在研究方法上应注重瞄准核心问题设计方法并对方法实施的有效性加以检验,形成有持久影响力的方法论研究成果,这将是亟须进一步努力和拓深的方向。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构建,一是要加强研究团队建设,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学术研究共同体。历经积淀和发展之后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大多是更加艰深、需要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协作完成和解决的难题。需要围绕这些问题做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纵深研究,进行更加深化且系统的理论论证和实践检验。实践证明,很多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都是学术界诸多学者持续、系统、协同完成的。因而,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团队建设,形成高品质的研究共同体。一方面,要加强建立素质、知识、年龄、能力等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推动学术团队更加专业化、立体化,提高研究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各高校以及科研单位要强化学术共同体意识,协同合作开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亦应加强协同合作,组织集中攻关,在有组织的科研活动中加强学术交流,开展富有成效的学术对话,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二是要加强跨学科研究,运用多学科、跨学科思维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畴很广,不同学科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对一切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我们都要研究借鉴,不能采取不加分析、一概排斥的态度。”[5](P18)实际上,已经有较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者正在自觉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学科、跨学科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的学科交叉研究悄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如张澍军、孙其昂、邱柏生等运用哲学、社会学、生态学等跨学科理论与方法展开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与视域拓展方面取得了优秀成果。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交叉、跨学科研究,或者跨学科的理论借鉴与比较,应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范式和学科知识增长点。在不断强化自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自觉的基础上,充分借鉴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自我革新,走出简单的移植和套用方法的误区,进而涌现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作出贡献。

上一条: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的几个问题 下一条:深入系统地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关闭

Copyright © 美高梅·(MGM)唯一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14001799号-2 公安备案号:41110202000317 地址:漯河市源汇区大学路123号